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行业新闻

新能源汽车磁集成技术的机遇与瓶颈

时间:2025-05-06   访问量:1113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的当下,磁集成技术作为一项关键创新,正逐步崭露头角,成为推动行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磁集成技术,即将多个磁性元件整合为一体的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蕴含着诸多机遇。


在提升功率密度方面,新能源汽车的主驱逆变器、DCDC 电源和车载 OBC 等涉及功率变换的功能模块中,功率磁性元件通常占据较大体积。通过磁集成技术,能够将这些模块内的变压器、电感实现集成,有效减小产品体积,提升功率密度。以车载 OBC 为例,由于其工况为静止状态,可靠性要求相对较低,使得磁集成技术在这一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华为 DriveONE 电驱系统对车载 OBC 的磁性元件进行磁集成设计,在确保功率输出稳定的同时,成功将 OBC 模块体积缩小约 30%,重量减轻 20%,显著提升了车内空间利用率。此外,比亚迪在其新款车型中,对 DCDC 转换器采用磁集成方案,将多个电感和变压器集成后,产品功率密度提升至 15kW/L,远远超过传统设计水平。


1.jpg


降低成本的角度来看,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磁集成技术能够减少磁性元件用量、减小体积,进而降低电源材料成本,这一优势愈发显著。比如,英飞凌推出的磁集成模块,通过优化磁芯结构和绕组布局,减少了约 20% 的磁性材料使用量,同时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组装成本,助力整车企业有效控制成本。


然而,磁集成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也面临着诸多瓶颈。首先,技术复杂性高。磁集成技术需要精确的设计与制造工艺,以确保各个磁性元件之间实现正确耦合与协同工作,这无疑增加了技术难度和实施复杂性。在特定拓扑回路中,还需要采用不同的控制技术,进一步加大了电源控制难度。其次,工艺实现难度大。磁集成后,变压器、电感线圈多采用连绕方式,绕线难度急剧增加,随着集成磁性元件数量的增多,绕线复杂程度呈指数级上升。与此同时,磁芯工艺难度也相应提高,集成后的磁芯结构、形状更加复杂,生产难度大幅提升。再者,损耗计算困难。耦合后的电磁场参数难以通过传统公式进行计算,导致磁性元件散热问题突出且解决难度较大。目前,主要依赖电磁仿真来解决这一问题,但电磁仿真软件的投入费用高昂,使得大多数磁性元件企业缺乏深度参与客户磁集成产品预研与开发的能力。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磁集成技术有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持续突破,在提升汽车性能与降低成本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广东纵横技术有限公司专注于各类精密绕线机研发生产与服务,绕线机高速运转,绕线平整,不伤线,操作方便,全自动化,可根据您的需要非标定制,欢迎来电咨询洽谈!电话:0769-83000797,13925810131冯先生。


推荐新闻
微信咨询